第一百四十八章:触类旁通-《兼职风水师》
第(2/3)页
“说回如意,小唐,我可要考考你,你对如意有多少认识?”陈老半认真,半眨着眼睛说道。
唐晨一愣,然后呆呆地说道:“我就知道如意是古代人用来搔痒的东西,然后因为形象‘心’字,所以被赋予了很多寓意,在风水学上,也叫做‘喝形取义’……”
陈老认真地听着,然后才缓缓地说道:“知道这些都算不错了,其实很少人知道,这如意也能做法器的。如意的历史,可以追溯到战国之时,又称‘搔杖’、‘握君’、‘执友’或‘谈柄’。一般来说,最早的如意,柄端作手指之形,以示手所不能至,搔之可如意,故称如意,我们这里有个通俗的叫法,你应该也知道,叫‘不求人’。
后来,如意的形态发生分化,一支保留实用功能,转变成今日的‘不求人’,在民间流传;另一支强调吉祥含义,向纯粹陈设珍玩演化,有手持如意的菩萨像,大多柄端作心字形,所以就是‘称心如意’。‘如意’于印度梵语中称‘阿娜律’,部分用作佛具,柄端作‘心’字形,用竹、骨、铜、玉制作。法师讲经时,常手持如意一柄,记经文于上,以备遗忘。
如意样式也是慢慢发展起来的,现在经常见到的经典样式有三种,天官式如意、灵芝式如意和三镶式如意。天官式如意就是直柄式如意,线条简单,但是高贵而威严。灵芝式如意的造型跟灵芝一样。三镶式如意是用玉器、玛瑙、碧玺、珊瑚、象牙、翡翠等名贵宝石镶嵌在珍贵的紫檀红木或者铜鎏金上,所以称为三镶式如意。
在古代,‘如意’的用途很广泛,它可作为防身器物,战争中也用于代麾作指挥之物,寓意万事顺利,吉祥如意。常人远行前,家人或友人会送上如意,以表良好祝愿;佛僧讲经时,常用‘如意’作随身携带的道具。
清代,“‘如意’在宫廷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。如皇帝登基大典上,主管礼仪的臣下必敬献一柄‘如意’,以祝政通人和,新政顺利;在皇帝会见外国使臣时,也要馈赠‘如意’,以示缔结两国友好,国泰民安。在帝后、嫔妃的寝室中均有‘如意’,以颐神养性,兆示吉安;特别是在帝后大婚,及至宫中万寿,中秋元旦时节,都需要臣下敬献数量不少的‘如意’,以寓意帝后平安大吉,福星高照。
‘如意’的器形,最广泛的**是由‘朝笏’发展而来的,就是朝臣上朝用以记事的笔记本,为了增加美观便在上面绘上祥云的图案,寓意吉祥如意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许多历史上盛行的玉器饰品,包括翡翠饰品,如玉簪、玉钗、龙钩、顶戴、板指、玉带、扁方、香囊等等,在如今大众化的珠宝消费市场上已基本绝迹,只有在文物店、古玩店或古玩市场中还或许能见到这些饰物,但如意却能够穿越历史被人们接受并流传下来,受到了当代人们的普遍欣赏,成为雅俗共赏,雅俗乐用的饰品。
现在京都,我们粤省的四平、揭阳、HN的南阳,镇平以及扬州等地,仍有不少玉雕工艺师运用翡翠、和田玉、独山玉等制作各种造型的如意雕件。
第(2/3)页